Search

【#教育思考】08:成為一個自己不討厭的大人  (芳瑜)

小時候的我,非常討厭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#教育思考】08:成為一個自己不討厭的大人  (芳瑜)

小時候的我,非常討厭被命令、被否定、被責罵、被嘲諷。

每當我遭到長輩或老師這樣的對待,我絕對不會先思考對錯,當下只會感受到滿滿的厭煩,嚴重一點還會帶有恨意。而在那樣激昂的情緒過後,因為也不夠有膽識,做不出什麼真正的報復行動,所以往往就會陷入低潮中,花上不少時間才能復原。

因此,在成長的過程當中,我真的很努力不要讓自己成為那樣的大人。

嗯,很難。

畢竟人性是這樣的,「怪罪他人」總是比「反省自己」容易得太多。尤其成為大人,也成為別人的老師與爸媽之後,我更明白怪罪他人的力量有多誘人⋯⋯

「不准!為什麼你這麼不聽話?」
「哎呀,現在的學生就是一屆不如一屆啦!」
「到底要我講多少次,你們才聽得懂?」
「看吧!活該,早就跟你們說過了吧!」

我不否認,在當了老師之後,即使很努力的往理想邁進,但不免因為環境、心境上的影響,偶爾還是會冒出類似的念頭。我得時時提醒自己,並且維持高度覺察,才能避免讓這些竄出來的念頭在心裡扎根。

對我而言,有一個方法挺管用,就是召喚出小時候的自己。

每當我有類似的念頭時,我會立刻想像,從前的自己聽見後的第一個內心反應是什麼⋯⋯

‍「不准!為什麼你這麼不聽話?」
👉「為什麼一定要聽妳的?我就是要證明我可以不一樣!」

「哎呀,現在的學生就是一屆不如一屆啦!」
👉「喔,那妳又有一年比一年更精進自己的教學能力嗎?」

「到底要我講多少次,你們才聽得懂?」
👉「既然講了沒用就不要念了啊,直到妳拿出更有效的方法來!」

「看吧!活該,早就跟你們講了吧!」
👉「出一張嘴酸人最厲害啦!妳身為長輩的包容與同理心又在哪裡?」

對,我就是那麼「叛逆」,如果你認為守護自尊及自我價值是叛逆的話。

就因為我這麼叛逆的長大,也看了不少大人言行不一的醜陋面孔,才會在成為老師及爸媽之後,更加渴望透過學習以追求自我成長。

或許還不及格,但認真期許自己少一點命令、少一點否定、少一點責罵、少一點嘲諷,別說一定喜歡,至少逐步成為一個自己不討厭的大人。

─────

Aaron曾經幾次丟東西到馬桶裡,我們都會請他自己撿起來。如果他還沒脫鞋子就走進家裡,我也會請他將地板擦乾淨。

過程中沒有責罵、嘲諷與懲罰,盡量溫和堅定的教他負責與解決問題。

因此,我才有機會看見⋯⋯當他上回將Evonne背包上的小熊丟出後,會自行撿回;當他上回鬧脾氣尿了一地之後,會自行擦地板。

當他昨天久違的又將襪子丟進馬桶後,笑了一下回頭看我反應平平,便又自己撿起來了。甚至在我轉身之後,自行拿去洗手檯洗乾淨、扭乾,最後吊起來。

不是什麼天使寶,天使寶才不會給我製造困擾。

但我很清楚,如果我總是責罵、懲罰,他就會被激化成小惡魔;如果我總是為他善後,他就會被慣養成小霸王。

好慶幸,在我叛逆了整個年少之後,至少懂得做一個如何為孩子守護自尊及自我價值的大人。而在我學習薩提爾與正向教養之後,一步步引導孩子做出更適當的選擇,並且真正為自己的選擇負責。

#歡迎分享

─────

🔸抽獎贈書活動

將於今日晚上12:00截止,有興趣的讀者請點往連結👇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44398473769101/?extid=0&d=n

─────

🔸延伸閱讀🔸

📌與其一味禁止,不如解決問題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12174170324865/?extid=0&d=n

📌停頓──讓問題跑一會兒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11489460393337/posts/243054520570163/?extid=0&d=n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「我們」是暘斌與芳瑜夫婦 「老師」是我們的外在標籤 「不只是」指標籤以外對自己的期待與追求 歡迎在終生學習的道路上與我們同行
View all posts